比《旗袍美探》里的马伊琍还“飒”!她们眼里的海派旗袍为何令人着迷

江南旗袍美韵

前不久,上海演员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旗袍美探》收官,她扮演一位留学归来的高智商女性,飒爽破解一系列离奇案件不说,一袭袭花色款式各异的婀娜旗袍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旗袍这一极具东方美感的服装为何令许多女人着迷?

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现场,一群更“飒”的“旗袍美探”们,身着“压箱底”的旗袍,分享自己与海派旗袍从“相识”到“相知”的故事,在探索海派旗袍服饰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时,更展现海派旗袍与上海女性在气质与精神上的契合。由上海报业集团与旗下新华传媒共同打造的“市民文化客厅”迎来“海派旗袍”专场,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全国劳模吴尔愉,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等共话海派旗袍之美。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刚从西藏拍摄影片归来,沪剧被称为“西装旗袍戏”,与海派旗袍的渊源十分深厚。身着一袭红色旗袍,茅善玉快人快语,忆起第一次穿旗袍,有次偶然机会演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体现上海市民生活,故事发生的年代正好是女性着旗袍的年代,“一开始都不懂,经老师教导后,才知道穿旗袍胸要挺、肚子要收起来、脖子要仰得高高的。女性要有这么一件旗袍,在重要场合,你穿着它,自信就来了。”

全国劳模吴尔愉也是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从当年的空嫂到今天的空外婆,这位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服务明星,带着大家熟悉的微笑,现场演示了旗袍穿着礼仪,传授“多一点点”和“少一点点”的穿搭秘籍。“25岁我第一次穿上兰花丝绒旗袍,在上海照相馆照了结婚照。”上世纪80年代,吴尔愉准备结婚的时候,母亲央求一位早已退休的80多岁老裁缝,帮她缝制了一件旗袍。参加工作后,吴尔愉与旗袍的关系更密切了。两岸通航时,她穿了寓意花好月圆的旗袍;世博期间,穿上上海航空特意定制的旗袍。“有次去西雅图接飞机,我特意带了件旗袍,老美们都惊艳到了。这天的旗袍如同中国的一件礼,灿烂闪耀,也给了我自信。”

秀出别样芳华!梅州平远这群“潮阿姨”上演了一场旗袍秀

收腹,立腰,沉肩,气息向上,保持三度微笑……”每周二、四、六上午,都会有一群阿姨身着古典旗袍,在平远县老文化馆学站姿、练走秀。她们是城区内的旗袍爱好者,在平远旗袍协会会长林美兰的带领下,经常活跃在平远各个社区、公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美好生

沈慧琴则回忆起自己受祖母影响而爱上旗袍的故事。““我奶奶104岁了,还很健康。在我出生的年代,奶奶有个神秘的箱子,我一直想象百宝箱里到底藏着什么。有一天奶奶出去工作,我就把神秘的箱子打开,里面是高跟鞋和旗袍。那时我觉得一定要去做件旗袍。”旗袍的美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她,陪伴她迈过事业上的一道道坎。如今接棒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的沈慧琴,更以传播海派旗袍文化为己任,致力于让海派旗袍从时尚T台走进百姓生活,以活态保护的方式,让“非遗”不留遗憾。她透露,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将打造三个“厅”——谈谈女性旗袍的会客厅,有旗袍品牌、实景秀的展示厅,以及用声音、音乐展示上海美丽的旗袍的音乐厅。

中国十大旗袍品牌之一、上海市知名商标“蔓楼兰”总经理陈黎,则以连线方式参与活动。这位曾留学法国的80后上海女性,因一次偶然而深深爱上了海派旗袍。执掌“蔓楼兰”23年间,她给旗袍注入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旗袍传统制作工艺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实现了东方神韵与西方时尚、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双结合。

旗袍,旗人之袍,“出生地”并不在上海,但在上世纪20年代来到了上海,成了“新上海人”,并有了新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两个字,旗袍的味道却是完全不一样了。海派旗袍在继承历史赋予它的丰富底蕴的同时,又勇立时尚潮头,融会中西方服饰美学精华,在上海城市文化气息的涵养下,形成了优雅中带着性感、柔美中暗藏坚韧的独特气质。海派旗袍的美,不仅在服饰,更在穿旗袍的人举手投足间展现的内在素养与外在气质,以及那份自信独立的姿态。

一袭旗袍,从上海女性打破禁锢、走向自由的战袍,逐渐成为中国女性在世界舞台展现风姿的华服。2009年海派旗袍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派旗袍首次亮相,惊艳世界;时尚化、国际化、礼仪化的海派旗袍,正在变得越来越生活化,为日常更添一份从容与优雅。

本文源自头条号:文汇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旗袍设计师丰丽娟: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拥有独特的美

Yves Saint Laurent说过“优雅不在服装上,而是在神情中。”没有哪款服装像极了旗袍般能徘徊在古典与时尚之间,能在一寸一里间完美展现女人形体之美,能在一丝一毫间诠释出女人万种风情,千种姿态,百般风韵。 旗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