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央视春晚,茅善玉为什么穿旗袍?
上海书城来了“旗袍美探”,共话海派旗袍之美
今天,上海书城“市民文化客厅”第16期迎来了一群“旗袍美探”。这次的“海派旗袍”专场,特邀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知名女企业家沈慧琴,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上海沪剧院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海派旗袍文化大使、全国劳模吴尔愉,及中国十大旗袍
“女性要有这么一件旗袍,在重要场合,你穿着它,自信就来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身着一袭红色旗袍,说起她与旗袍的缘分。周日午后的上海书城,俨然成为海派旗袍的小型展馆,数件风格不一、窈窕修身的旗袍摆在座席四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说台上的嘉宾,就连台下的观众,也大多穿着秀美的旗袍。
11月15日,由上海报业集团与旗下新华传媒共同打造的“市民文化客厅”第16期迎来“海派旗袍”专场,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知名女企业家沈慧琴,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海派旗袍文化大使、全国劳模吴尔愉等化身“旗袍美探”,共话海派旗袍之美。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
“我奶奶104岁了,还很健康。在我出生的年代,奶奶有个神秘的箱子,我一直想象着这个百宝箱里到底藏着什么。”活动中,沈慧琴回忆起自己受祖母影响而爱上旗袍的故事。“有一天奶奶出去工作了,我就把神秘的箱子打开了,里面是高跟鞋,还有旗袍。我很向往,那时候就觉得一定要去做一件旗袍。”自那之后,旗袍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她,陪伴着她走过事业上的一道道坎,取得事业上的一个个成功。不仅如此,如今接棒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的沈慧琴,更以传播海派旗袍文化为己任,致力于让海派旗袍从时尚T台走进百姓生活,以活态保护的方式,让“非遗”不留遗憾。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刚从西藏拍摄影片归来,未及休息,便赶来参加活动。沪剧被称为“西装旗袍戏”,与海派旗袍的渊源十分深厚。而茅善玉与旗袍结缘,始于工作所需。“我从小就学戏,有次偶然机会要演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体现上海市民生活。故事发生的年代正好是女性着旗袍的年代。”这是茅善玉人生中第一次穿旗袍,彼时什么都不懂,经老师教导后,才知道穿旗袍时“胸要挺、肚子要收起来、脖子要仰得高高的”。
台下观众里,大多数是旗袍文化爱好者
茅善玉也与现场的旗袍爱好者分享了自己三上央视春晚的经历,而这三次经历都与旗袍有关。“旗袍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柔美以及曲线之美。”有一次,她专门带了三件海派旗袍去北京,“一件是红的,一件是紫色的,一件是黑金的。戏服一般以红色为主,也有金的、绿的,绣着各种各样的花;戏服一般不穿紫色,我觉得要区别开来,我就来紫的,特别出彩。”后来再去很多央视的活动,茅善玉都穿着旗袍。
参与活动的另一位海派旗袍文化大使是全国劳模吴尔愉,从当年的“空嫂”到今天的“空外婆”,这位全国人民所熟知的服务明星,带着大家熟悉的微笑,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旗袍故事,还现场演示了旗袍的穿着礼仪。
穿优雅的旗袍,过恬淡静好的日子
近两年,以旗袍为服装背景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了。前段时间热播的《旗袍美探》,收获了诸多好评。 马伊琍饰演的苏雯丽,是一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洲游学归来的上海名媛,穿着旗袍的款式和颜色颇为丰富新潮。 比如剧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件墨绿色丝绒旗袍,以墨
“小时候家里有一张父母的结婚照,母亲就穿着旗袍。但是这件呢质旗袍的颜色就像我幼儿园、小学时穿的一件马甲。”吴尔愉解释,原来当时母亲把这件旗袍改成了女儿身上一件绣花马甲,“妈妈的巧手让我有了传承的感觉,这就是女性的智慧。”上世纪80年代,吴尔愉准备结婚的时候,母亲央求了一位早已退休的80多岁老裁缝,帮她缝制了一件旗袍。“25岁我第一次穿上了兰花丝绒的旗袍,在上海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这是我的结婚照。”
市民文化客厅“海派旗袍”专场
参加工作后,吴尔愉与旗袍的关系就更密切了。两岸通航时,她穿了寓意花好月圆的旗袍;世博期间,也穿上了上海航空特意为她们定制的旗袍。“有次去美国西雅图接飞机,我特意带了件旗袍,老美们都惊艳到了。这天的旗袍如同中国的一件礼,是非常灿烂闪耀的,也给了我自信。”
此外,中国十大旗袍品牌之一、上海市知名商标“蔓楼兰”总经理陈黎,则以连线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这位曾留学法国的“80后”上海女性,因一次偶然而深深爱上了海派旗袍。执掌“蔓楼兰”23年间,她给旗袍注入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旗袍传统制作工艺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实现了东方神韵与西方时尚、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双结合。
沈慧琴明年有个计划,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将打造三个“厅”,“即谈谈女性旗袍的会客厅,有旗袍品牌、实景秀的展示厅,以及用声音、音乐展示上海美丽的旗袍的音乐厅,以此传播海派旗袍文化。”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张熠
本文源自头条号:上观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慧霞旗袍,让旗袍回归生活
慧霞旗袍 199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