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旗袍走入“市民文化客厅”

茅善玉身穿旗袍三上央视春晚 日常穿搭有何讲究?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1月16日报道:“女性的衣柜里一定要有一件旗袍,当你在重要场合,穿上旗袍,你的自信就来了。”身穿红色旗袍的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11月15日,一场旗袍的视觉盛宴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华美上演,店内一楼展示着精美的旗袍,台上的嘉宾和台

王潇雨

11月15日下午,上海书城福州路店门口一阵骚动,本还在挑选图书的读者纷纷被吸引,原来是一群穿着旗袍,打扮优雅的女性,正款款步入,他们要参加的正是“市民文化客厅”海派旗袍”专场。以“市民文化客厅,百姓文化大餐”为活动宗旨的市民文化客厅,由上海报业集团与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共同打造,迄今已举办16期。

活动现场展示的手绘旗袍

旗袍,旗人之袍,起源并不在上海,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成了“新上海人”,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两个字,旗袍的味道却是完全不一样了。海派旗袍在继承历史赋予它的丰富底蕴的同时,又勇立时尚潮头,融会中西方服饰美学精华,在上海城市文化气息的涵养下,形成了优雅中带着性感、柔美中暗藏坚韧的独特气质。

2009年海派旗袍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派旗袍首次亮相,惊艳世界。此后相继走进了米兰世博会、中国台湾花博会、联合国维也纳总部、央视春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众多万人瞩目的舞台。

海派旗袍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气象,而在传播海派旗袍文化的过程中,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功不可没。这个由数千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上海女性自发组成的集体,体现了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上海女性的时代精神,将“因你更美”的海派旗袍文化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沪剧皇后”三上春晚,为何只选择穿它?市民文化客厅探海派旗袍之美

“沪剧皇后”茅善玉三上春晚,空嫂吴尔愉当年去美国接机,为何不约而同,穿的都是旗袍? 11月15日,“市民文化客厅”第16期“海派旗袍”专场,在上海书城举行。活动特邀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知名女企业家沈慧琴,上海沪剧院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

活动中,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回忆自己受祖母影响而爱上旗袍的故事,讲述旗袍如何帮她实现平衡。“我感觉一件旗袍穿着就可以平衡我们在商界那种所谓的女强人,旗袍穿在身上,让一个女人更自信、更优雅、更健康,也更加有品位。”

左起:《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主编顾学文、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海派旗袍文化大使是全国劳模吴尔愉

沪剧也被称为西装旗袍戏,与海派旗袍的渊源十分深厚。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说,推广海派旗袍是她作为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三次上春晚,也都与旗袍有关。

参与活动的另一位海派旗袍文化大使是全国劳模吴尔愉,从当年的空嫂到今天的空外婆,这位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服务明星,带着大家熟悉的微笑说:“穿上旗袍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变得优雅起来。”

中国十大旗袍品牌之一、上海市著名商标“蔓楼兰”总经理陈黎,则以连线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这位曾留学法国、多年浸淫欧洲时尚圈的“80后”上海女性表示,自己在人生一些重要的节点都是身着旗袍,旗袍给了她力量的同时,她也给旗袍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蔓楼兰利用大数据等高新科技手段将旗袍传统制作工艺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赋予海派旗袍时尚活力,实现了东方神韵与西方时尚、传统工艺与高新科技的双结合。

责任编辑:李淑平

本文源自头条号:澎湃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加央视春晚,茅善玉为什么穿旗袍?

“女性要有这么一件旗袍,在重要场合,你穿着它,自信就来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身着一袭红色旗袍,说起她与旗袍的缘分。周日午后的上海书城,俨然成为海派旗袍的小型展馆,数件风格不一、窈窕修身的旗袍摆在座席四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说台上的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