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入关,“剃发易服”:旗袍原来是这么来的

旗袍,乃完美流动的线条,古典唯美的诗情

旗袍, 堪称中国女人的国服, 旗袍把东方女子的传统美感, 表现的淋漓尽致。 旗袍,在慵懒之中高贵着, 一份与生俱来的冷艳, 流泻着孤傲柔质任性的气质。 ▽ 大美中国在山水, 秀美中国在旗袍女子。 ▽ 透过流年的纱幔, 会读出旧时光的味道。 ▽ 旗袍, 像

文/刺猬/来自公号“老臣”

(旗袍照)

01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尽管有学者考据,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但深衣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然后再缝合一起。

先剪再合,多此一举,意在“身”藏不露,严防走光。

至于旗袍,一不小心,就开衩到了小屁屁。

所以,作者更倾向这样的观点:

旗袍乃地地道道的东北货,出自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人之手。

02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5年),喜欢读《三国演义》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各部,建立集军事、生产、行政于一体的“八旗”组织。

各组织成员遂称“旗人”、“旗下人”或“在旗”。

故旗人所穿之袍,曰“旗袍”。

03

最初的旗袍,本无性别之分。

无论男女,人人皆穿。自后金变大清,打进山海关,严厉推行“剃发易服”之策。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且强迫汉族官僚士绅脱掉宽袍大袖的明式衣装,改穿满式袍服,以示归顺之志。

一时间,木梳脱销,

旗袍店遍地开花。

04

清初旗袍的基本样式,是圆领、窄袖,下摆左右开襟,长至脚腕。

质料为皮、棉,分单袍、夹袍,因季节而异。

满人之所以发明创制这种服装,与东北气候与生活习俗直接相关。

抬腿上马,扬鞭驰骋,既灵活利落又挡风御寒。

入关强推,高压之下,汉人穿上身,走两步,嘿,真方便。

都说“提上裤子就不认账”,穿它连裤子都不用脱,一撩即可,遂渐渐接受。

及至民国,仍为官员绅商、文人墨客穿着最普遍的中式便装。

05

因清廷曾有“男从女不从”之诺,故汉族妇女得以保留上衣下裙(裤)的“两截穿衣”习俗。

日本女星穿上中国旗袍后,你觉得谁最美?

说到日本传统服饰,那必然是和服,很多人去日本旅游就为了体验一下穿和服的感觉。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比较流行的传统服饰就是旗袍了。 很多人都觉得旗袍是最能体现女性美的服装,虽然中国历史悠久,各朝各代都有独特的服饰,旗袍存在的时间算不上长,但是却

与穿长袍的八旗女子有明显区别。

自乾隆朝起,帝王后妃与八旗贵眷越发讲究袍料,样式亦不断翻新。

汉族女子一瞧,

哇,好漂亮,额也穿。

06

1925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旗袍才真正在中国广大妇女中得以普及。

民国时期的照相馆,纷纷推出以旗袍秀为主的“特色服务”。

相类于现在的明星照,模特照,

吸引得许多非旗女子去照个新鲜。

07

真正引领民国旗袍时尚,并将之推向全国的,是率先接纳了新思想的女学生、女记者等“摩登女性”。

紧接着,汉族女子对旗袍进行了颠覆性大胆改良。

比如,江南夏天炎热,穿八旗女子的筒子式旗袍会捂出一身热痱子。

更无法体现江南女子的纤腰肉臀,遂将腰身裁瘦,再瘦,继续瘦,直至腰臀均于行走中摇曳隐现。

而理由,也冠冕堂皇很应景儿:

节约材料,杜绝浪费。

08

除了腰身一瘦再瘦,长袖也在不断变窄,变短,继续短。

到最后,“咔嚓”一剪子,变成了无袖。

在引领风骚、彰显女性自我解放的同时,也极大满足了男人垂涎玉臂的窥私欲。

09

触及灵魂的高能问题来了:旗袍为啥要开衩?

男人骑马,一防裂裆,二防扯(蛋)。

这说法有点扯淡,不正经,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走路、狩猎和劳作。

至于女子,功用更妙:

野外劳作,拣了五谷杂粮,可临时做簸箕之用,筛糠去壳;灶间做活,可解弯腰之苦。

至于现在,收腰紧臀,圆润揪心;两片风摆,裙裾忽闪,怎一个美字了得?

10

毋庸置疑,穿旗袍的女子总叫人心生波澜。

陆小曼、张爱玲、林徽因,再到张曼玉,满腹柔情与才情,丽影优雅端庄。

嫣然回眸,启唇轻笑,一股遥远的旧上海风情便氤氲而来……

参考资料

1.阎崇年《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

2.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 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中国旗袍研究会,1975

本文源自头条号:老王撩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旗袍韵 中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