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汉服与你的旗袍,谁更美?走进历史,寻找中国那些美好的服饰
33岁黄龄告诉你普通长相也能找到自己的风格!黑色旗袍穿出时尚范
#变美百科全书# 如果说一个你听过歌曲但是不一定知道长相的女歌手我提名黄龄,其实很多黄龄的歌曲都非常的火爆,但是就是典型的歌红人不红,仔细看黄龄的长相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长相,但是在穿搭和日常出席活动的礼服上的选择上都是非常适合她本人的,今天我
2002年,在影院里观看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影片《英雄》,一下子就被影片中的服饰与色彩所征服,金灿灿的胡杨林中金黄色的叶在漫天飞舞,两位红衣女子在金色的落叶中剑飞裙舞,红色与金色在阳光下发着玫丽的光环,两位美女长袖萦绕红裙飞扬,真是“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还有一幕是在漠北大地上,一对情侣身着纯白长衫,站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沙上,迎着北来的风长发飞扬白衣飘舞,白色的衣裙在荒寂的大漠上,像两只白色的鸟正在展翅飞翔。
下一幕琴声渐起,黑与白的裙和着武生的唱腔,在静谧的空间慢慢上扬,使人不禁沉溺于中华武学与中华服饰的别样意境里。
著名园林艺术家沈从周曾说:“池水无色,而色最丰。” 深情的剑客、蓝色的湖水、美奂的衣着,剑法招式与服装配饰被推升至臻美境界,满屏的浪漫气息瞬间就弥漫在眼前。
正是因为这部影片,使我喜欢上了那古时的衣冠,女子可以如此的飘逸洒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男子亦可在长袖飞扬中尽显刚性中的温柔。
带着对美好的渴望和对服饰的向往,让我走进远古,走进那久远的服饰王国,找一找看一看,在那些衣袂飘飘仙乐声声中的美好服饰。
飘逸洒脱的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它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民族服饰。
它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完美体现,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并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宝。
纵观现代的古装剧,只要是有些水准的影片,他们对古时服饰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无论是使用的材质还是头饰上的搭配,都尽量做到与当时的朝代相符,中华民族毕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文化特征不光体现在文字与书籍上,更体现在人们的吃穿与礼仪上。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是:“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中,文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
我国的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它主要来源于黄帝的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袭周法汉制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并以“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来宣天下,它的意思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经过考证,我国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其中包括亚洲的许多国家与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因为发展的历史比较久远,各朝代对它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每个朝代间都有着些许微弱的变化,但总的来说,它的主要特别是交领和右祍,就是不用扣子,而用绳带来系结,所以给人以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就是它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它区别其他民族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它主要有“上衣下裳”制,就是说上面是衣服而下面指的就是裙子,还有“深衣”制,就是把上衣和下衣都缝连起来,还有一种“襦裙制”,就是上面是短衣下面是裙子的。
而这几种的穿着是要根据不同场合的,其中以“上衣下裳”为最隆重和正式,它更被称为“冕服”是为帝王和百官最正式的礼服,而“深衣”则是百官及士人的常服,那“襦裙”就是妇女们最喜欢的穿着了,不过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一般就是上身短衣,而下身身穿长裤的。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丝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因为,汉服没有扣子,所以,它一般会在腰间系一条带子,而这些的带子又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又被分为了好几种,有“大带”、“革带”等,有的还在带上挂着玉制的饰物。
个人最喜欢秦汉时期的汉服,它通身略显紧窄但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一般是不露出鞋子的,而它的领口口很低,可以露出里衣,如果穿几件衣服,那么每层的领子必须要露在外面,最多的可以达到三层以上,那时候叫它“三重衣”,它的腰间可以用绸带系束,衣上还可以绘上精美华丽纹样。
旗袍在身路人也陶醉
你的娇美, 就如那一束玫瑰
这样飘逸的服饰再配上精美的头饰,乌发银钿步摇生姿,可深居简出亦可如《英雄》中剑客般飘然若仙,最近几年,各城市间也掀起了一股汉服的热潮,但可能是现在的人,少了古时美女的那种娇羞羸弱,也没有那恬静温婉的性格,总觉得,穿起来有种怪异的感觉,至于本人,由于长的过于粗犷更是不敢把那一袭的仙衣穿上,怕真正成了东施效颦了。
总之,汉服不是指的哪个朝代,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它美则美已但是还是有些不太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因为,它不光是一件衣裳,它还讲究服饰整体上的搭配,对材质、锈工、颜色、头饰、配饰都有一定的标准,而且对穿着它的人,在气质上和形象上也有着较严苛的要求,所以,我想普及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不管普及不普及都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欣赏与追求,你看那有一个古装美人从远处走来,她,黑鬓如云,细眉微蹙,粉衣细腰紫裙飘舞,在她的身后是葱绿的竹林和涓涓的水流,她,长长的裙摆随着风儿轻轻地舞动,像一只翩翩的蝴蝶,又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那正是“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摇曳生姿的旗袍
领略旗袍之美也是来源于一部电影,它是由王家卫执导的《2046》,在这部影片里,大牌云集众星闪烁,但是事隔多年其故事情节早已被淡忘了,但是,脑海里唯独抹不去的则是,那一身一身颜色各异尽显身段之婀娜的旗袍,它们穿在张曼玉、章子怡、巩俐的身上,这一穿就穿出了万种的风情,真是“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而对于旗袍的起始,向来是很有所争议的,通常认为是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但后期大量的资料显示旗袍应该出现在1925年前后,并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对于旗袍本人以前不甚了解,起初还以为是清朝的服饰,因此还有了些小小的偏见与误解,可能是本人对清朝那头上戴着拖花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厚厚的粉底朝靴,太深恶痛绝了吧,所以,也不喜欢也之相关的衣物了。
其实,清朝那不叫旗袍,它那是旗装,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而旗装是满族绵延至今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下摆不开衩,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
而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起始原来竟是新潮女子们为争女权争平等的副产品,因为当时的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最初受穿男式长袍外罩马甲的秋瑾女士的影响,后又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她们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她们排斥所有女性化的东西,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有了像男子长袍一样的旗袍出现了。
而最初流行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后来妇女们受着西洋服装的影响,以及女学生们穿的“青衣旗袍”的流行,使得旗袍的样式和花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那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那时的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
清代的旗装是不开衩的,但出现旗袍后,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后来,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后来舆论的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那大开衩的旗袍。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是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偏爱于那些身段高挑细长且平肩窄臀的身材,这样的身材在穿上贴身的旗袍后,前突后翘纤腰盈盈不堪轻手一握,那真是“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结束语
带着满眼的知足与尘封的过往,我走出“汉服”那深厚的底蕴与飘逸的裙长,也走出“旗袍”那婀娜的身姿与摇曳的身长,带着服饰留给我的美,带着岁月送给我的沧桑,美人美服在我的眼中已经渐行渐远,只剩下一个现代的我在品味着服装历史的悠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何为美?美人之美在于形更在于内在之美,飘逸的衣裙也好,摇曳的身姿也罢,美丽的外表只能吸引人短暂的欣赏,而良善的心灵与书香的底蕴,才能使人长久的为之神往,“腹有诗书气自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以,美人之美不在于外在的服饰而在于心灵的美好。
本文源自头条号:傻妞混世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吴谨言穿上“死亡粉旗袍”,无人能敌
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之一,这种服装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很高贵大气的样子的,并且女生穿上它后能够很好的凸显了自身的气质 修身的旗袍对于女生的身材来说是非常考验的,特别是对于胖胖的女生来说,就不要轻易尝试了,更会暴露了自己的身材缺陷,而大家都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