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时:民国时期“钗光鬓影”的似水流年

棉麻少女旗袍,经典格子,很有文艺范儿!

喜欢旗袍请关注【风韵典雅】 棉麻旗袍,一种面料极为舒适的旗袍,安静而细腻,很多女人种爱棉麻旗袍,莫过于棉麻旗袍散发的素雅动人的内蕴。而且,棉麻旗袍天生就有一种沉静与质朴,所以,当女子穿上棉麻旗袍后,就会显得很有文艺范儿。 这是一款棉麻少女旗袍

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时

旗袍,萌芽于1910年代,发轫于1920年代,定型于1930年代,成熟于1940年代,且随着政治因素、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变化,不断兼收并蓄、仿效融合,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服饰国粹,那织金点缀的旗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被她们演绎成永恒的风情。

作者|阮军发

出品|金尺度传媒

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时

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

舞步轻盈惊四座,醉眼周郎瞩小乔。

这首诗赞美的就是典雅高贵的服饰国粹——旗袍,从1912年到1949年,整整37年的民国时期,旗袍是一个争议不断但却绚丽多彩的特殊存在。而且,在1929年,旗袍被当时的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旗袍美女

从来民国范,大美数旗袍。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君不见那绫罗绸缎,艳之韵之,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美哉!

◆轻盈浅笑,眼波流离!那份东方神韵,宛如古典的花,开放在时光深处,高贵而典雅!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文辞优美、意味隽永、饱含时代记忆的描写和赞叹,让民国时期的旗袍成功演化为一种不朽的传奇,至今让人浮想联翩。

旗袍美女

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服饰奇葩”

在封建社会,人们的着装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官员都有所谓的“衣有九品”,即官阶不同着装也不同,且“等级森严”,不可造次僭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废除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伴随政权新旧交替与辛亥革命的洗礼,中华大地的思想解放和女权运动风起云涌。

女权运动的兴起,把传统苛刻的礼教和风俗弃之一隅,解除了服饰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中,人们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情趣也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北京、上海的名媛名太们引领风气之先,不囿陈规,在满清旗女袍服的基础上,大胆摈弃繁琐拖沓、矫饰板滞之风,大方地凸显出玲珑突兀的身体曲线美,展现东方女性的典雅与娴淑。北京、上海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旗袍因之分为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

一生醉爱手镯和旗袍的张爱玲认为,女子穿旗袍是蓄意模仿男子着装并醉心于男女平权的结果。她在《更衣记》中写道:

“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旗霓嘉影

确实,在中国服饰传统中,女性自古便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而男子穿衣则是“一截”的。这时北京、上海的“新潮”女性们,受女权思想的强烈震荡,十分注重形式上的所谓“平等”,于是“一截穿衣”的旗袍,就成了“要求解放”的女权先驱们的最佳选择。

因此,可以说,旗袍是政治因素和文化心理复杂交织而成的“服饰奇葩“。

旗霓嘉影

历经困顿和坎坷的“自由之服”

旗袍具体诞生于何时何地,至今已经不可考。但有一种说法是,旗袍起源于山东烟台,繁盛于上海,普及于中华大地,进而走向世界舞台。

旗袍起源于山东,颇可采信,因为民国时期山东两任“主席”都有对旗袍的“修理”行为。因为彼时旗袍袍长缩短到膝至小腿,衣身由直筒式变为收腰式,袖子也由宽大连袖变为窄瘦小袖,领子由高领改为低领,尤其是旗袍内穿长裤改为长筒丝袜,如此“藏“与”露“之变,将东方女性的曲线之美展露无疑。但是,看在那些”军阀“的眼里,却是有伤大雅、有辱风化。

旗霓魅影

张宗昌(1881年2月 —1932年9月),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七月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这个“主席“除了横征暴敛,还专注于”纠风“,他认为女人穿旗袍,露出胳膊大腿有伤风化,于是派人前往街上抓穿旗袍的女子,凡是抓住的,就往胳膊和大腿上刷黑油漆,问你还爱不爱美?

张宗昌倒台后,韩复榘继任。韩复榘(1891年1月—1938年1月),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这韩“主席“一次上街,看见许多女子抹着口红,烫着卷发,穿着旗袍,露出白花花的胳膊和大腿,“被亮瞎了眼“,大为震怒。于是,立刻安排秘书长张绍堂起草了一份布告:

山东省政府禁令

山东省居民须知:

凡是夏日妇女穿短袖旗袍,袒露胳膊者,一经发现罚款一枚现大洋并罚晒太阳一小时。布告贴出即刻生效。

布告下面还煞有其事的盖上山东省政府的大印。韩“主席“的处罚措施就跟他的暴脾气一样让人瞠目结舌:凡违反禁令者,罚在烈日下暴晒一小时。那些旗袍女人哪里受得了?

不光是山东,就是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广东,也不待见新式旗袍。当时主政广东、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也大力整治”奇装异服“。陈济棠(1890年2月—1954年11月),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汉族客家人 。陈济棠曾以总司令身份提出女子衣着标准:

1、旗袍最长不得拖至脚踝,最短必须过膝。衣领最高不得超过二寸,最低不得低于五分。袖子最长不得超过手指,最短也要过了肘关节。旗袍开叉不得过高,最高只可过膝盖以上三寸。

2、穿旗袍时,内里要穿长至膝盖的内裤。

动态图,穿旗袍的女人就是好看

旗袍中的青花瓷 旗袍中的白瓷 旗袍中的汝瓷 旗袍中的花瓷 旗袍中的粉彩瓷

3、穿旗袍出户外时,不得赤足穿鞋。(露脚趾头都不行)

旗袍美女

一时间,全国各省市标准不一,让那些喜爱旗袍女子叫苦不迭。好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月十六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制服条例》予以规范,并规定旗袍为国家女子礼服。

《国民制服条例》第二条(女子礼服)规定:“ 旗袍,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之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过肘,与手脉之中点,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蓝,钮扣六 ”。

旗袍虽然被定为“国服“,但受《国民制服条例》钳制颇多。后来随着宋氏三姐妹,以及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女性名流加入”旗袍大军“,那些约束条款逐渐不了了之,直至废弃。

旗霓嘉影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女权先驱们醉心“一截穿衣“的旗袍,为何能”得偿所愿“而未受到约束或禁止?那是因为,在那些掌权的男权主义者眼中,是”从一而终“的意思!

展现经典和精致的“国服符号”

女子的服饰打扮,从宏观层面看,反映了当时政治状况、经济风貌、道德观念及生活习俗,从微观方面看,则反映了个体“她”的身份、地位、气质和品位。

旗霓嘉影

1920年代,新式旗袍在借鉴和吸收西式曲线裁剪法后,向窄身与适体化过渡,总体特征是立领、收腰、倒大袖以及长不过肘,并逐渐定型。虽然过程艰辛,但逐渐向中下层女性群体普及,尤其是在《国民制服条例》颁行后,旗袍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1930年代,旗袍进入一个全面鼎盛的黄金时代。这一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派文化的完成与流行。

这一时期,旗袍在结构、款型和色彩等方面汲取西方服饰技术与审美,并结合传统服饰的内敛奢华,在长短、宽窄、领型、袖型、开衩、装饰等各种形貌变迁中花样不断,并增加了胸省、腰省和下摆开衩,绽放出千姿百态的“个性”之美。

旗霓嘉影

这一时期,旗袍大成于一身,标新立异到达一个顶峰。自1932年至1938年,下摆线不断降低,长旗袍逐渐成为主流 ;到了 1935 年,长度甚至能盖过脚面,走起路来衣边曳地,时人揶揄为“扫地旗袍”。

这一时期,无论是官绅和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名媛明星、知识女性,还是工厂女工、家庭妇人,甚至风尘女子,几乎都会穿旗袍,区别只在于质地、面料、做工和搭配方式而已。

这一时期,上海的《玲珑》《良友》等杂志作大力宣传、推介、展示旗袍,无时不在强化女性关于什么是美和怎样塑造美的思考 。尤其是本着 “提倡和增进妇女生活 ”宗旨的《玲珑》杂志,对现实生活中新女性真实生态形象进行导向塑造,同时也为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推波助澜 。

国服旗袍,逐渐具有女性美的符号化意义。

民国旗袍宣传画

民国旗袍宣传画

民国旗袍宣传画

展现气质与优雅的“钗光鬓影“

旗袍是在新旧政权交替和新旧文化冲突中诞生的,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礼,所以在整个民国时期芳华灿烂,绚丽多姿。

1917年,旗袍差点被扼杀于“襁褓“,“查近来衣服式样竟为奇异,几于不中不西;而妇女衣服日趋紧小,亦殊失大家风范”“若于公共集合场所服之游行,实于风俗观瞻两有妨害”,这是当年北京警察厅发布的关于“封禁“旗袍的公告。在那些饱受旧文化熏陶的掌权者眼中,旗袍”不堪入目“, 且”有伤风化“。

旗霓嘉影

但追逐美的步伐不可遏止,旗袍仍然冲破种种藩篱,把宛若如花的精致尽情绽放。当经历了姿肆尘世的喧嚣,旗袍迎来绚烂之极的嫣然和优雅。许多文人墨客钟情于旗袍,如张爱玲,如张恨水,在文章中将旗袍及旗袍女人刻画得入木三分,神采斐然。

“酷烈的光与影更托出佳芝的胸前丘壑,一张脸也经得起无情的当头照射。稍嫌尖窄的额,发脚也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倒给那秀丽的六角脸更添了几分秀气。脸上淡妆,只有两片一精一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娇红欲滴,云鬓蓬松往上扫,后发齐肩,光着手臂,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这是张爱玲在《色戒》开篇中对旗袍女子的传神刻画,为主人翁王佳芝的出场极尽铺陈,且“余音绕梁“,多年之后,人物依然鲜活如初。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张爱玲做到了。一个优雅的女人,心静如水,弹指间尽是芳华,这是岁月的磨砺孕育出的由内及外的气质。

旗袍美女

最喜爱的还是民间素净的旗袍女子:江南的三月,那江南的女子,穿了丝绸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行走在白墙青石的小巷里……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民国旗袍是一种风景,在时光中柔软着,妖娆着,优雅了民国女子30多年的美丽。

旗霓嘉影

参考文献:

【1】 郭晗,东方根,《摩登女性的妥协》

【2】 宋小娟,《藏与露的艺术》

【3】 朱琰,《从旗袍之“美”看民国时期的大众审美心理与女性服饰审美趋向》

作者简介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系付费购买之作品,如有异议,请联系商榷。

本文源自头条号:阮军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日一款 | 春季传统旗袍分享(33)